知识课堂

现场定置管理与安全生产管理的关系
 目前一些企业将定置管理的方法应用于安全生产管理,使安全生产到得了深化和加强,企业事故率降低、管理失误减少,促进了安全生产、防止了事故发生。企业生产经营得到保障,企业形象得以树立。另一方面安全文化建设取得新发展,推动安全工作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现场定置管理与安全生产管理的关系

  生产现场是一个动态的作业环境,其实际的情况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变化,随着作业内容的变化,可能会出现新问题。从这个意义出发,事故的预测、预防工作必须贯彻到作业现场。所以说,加强现场管理,理顺人、机、料、作业环境之间的关系,建立起一个文明、整洁、有序、舒畅的生产作业现场,不仅对于提高安全程度起着巨大的作用,而且对于提高生产效率有着深远的影响,真正使安全和生产做到高度的统一。

  行为科学认为,良好的安全条件和工作环境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激励作用。实施定置管理能使生产均衡,劳动组织合理,岗位责任明确,生产线波动达到最小程度,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实施定置管理能使物流有序,这样既能消除无效劳动,又能减轻劳动强度;既能使各种物品摆放有序,码放整齐,又能避免碰伤、锈蚀、变形和混淆错乱等,从而保证了产品质量。

  1、加强现场定置管理管理,实现本质化安全。安全管理学认为:“事故的发生频率是时间和距离的函数。”只要缩短“时间”和“物体移动的距离”,就能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也等于提高了工作效率。因为事故发生的最重要的间接因素就是现场管理因素(环境),由于现场管理存在缺陷,才造成人的行为失控和现场的隐患,从而导致人伤、设备、火灾事故发生。

  现场定置管理是场所与人、物的关系在生产活动中,人与物的结合状态,是决定安全文明生产的关键因素。然而,人与物的结合状态,同生产现场的状态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要实现人与物的最佳结合,必须首先处理好物与场所之间的结合。为此,对生产现场的人、物要进行作业分析、时间分析和动作分析,使对象物按工艺流程的要求和保证安全文明生产的需要,固定在场所某合理位置上,实现物与场所的有效结合,缩短取物时间和距离,减少人的无效劳动,促进人与物的最佳结合,减少事故的发生。场所与物的科学结合形式在生产现场中,根据物流运动的规律性,从利于人与物的结合和充分利用场所空间的原则出发,科学地确定物在场所的位置,这就是场所与物的科学结合方式。场所与物的结合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固定位置。场所固定、物品存放位置固定、物品的信息媒介物固定。比如行车、吊具、工作台、模具、轧辊、容器等,这些对象物在物流运动中,进行周期性的往返运动,不断重复地进行人与物的结合。这些物品使用后,要回归原地。二是自由位置。物品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放置,依靠信息媒介物和信息处理的方法来实现人与物的结合。这种定置形式适用于物流系统中不回归、不重复使用的物品。但在实践中,两种形式可根据需要,结合使用。场所的状态场所的状态可分为三种:A状态,即良好的状态。工作环境、作业空间、通风设施、采光照明、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烟尘、粉尘等都符合操作者的生理和生产的要求,符合技术的规定。B状态,即需要改善的状态。劳动环境、场所布局、安全生产条件,或不能满足操作者生理要求,或不能满足生产要求,或二者都不能完全满足。C状态,即需要彻底改造的状态。工作环境,作业场所既不能满足操作者的生理要求,又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2、现场定置管理是安全文明生产的要求。是一次广泛的群众性活动,要求员工“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通过对生产作业现场“脏、乱、差”的治理,对不安全、不文明的规劝,对各项基础管理工作的加强,不仅增强职工的责任感、荣辱感,也必然极大地优化企业安全生产的大环境,如保持安全通道是否畅通,工件材料是否摆放整齐可靠;设备设施保养是否完好,库房人员管理是否符合防火标准,通过现场管理对员工进行安全文明生产的再教育。

      北京智诚兴业专注目视化管理、标准化建设、安全目视化、安全文化、6S管理、品牌策划环境导视、目视化工程、目视化管理标准手册、安全防护。
                                                                   量身定制目视化方案,服务全国; 设计、制作、安装、培训一体化。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延静里中街3号院17号楼
                                                                   24小时咨询热线:010-80726736  18511918288  13651138258
                                             本网站图片及文字信息版权归北京智诚兴业设计机构所有:
ICP备17021181号-1;翻版必究。